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脏器180°翻转!多学科“左右互搏”突围“镜面人”手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9 09:02:00    

阳光讯(记者 邓龙辉 通讯员 崔婕 孟凯 )近期,空军第九八六医院内科、外科连续接诊全内脏反位的“镜面人”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

发病率“百万分之一”高难度复杂病例的汇集,源于医院在精准施治与多学科诊疗(MDT)上展现的深厚专业积淀。这既是对患者信任的无声回馈,更彰显出疑难病症多学科诊疗的核心价值。

医学探索之路,唯有以扎实能力为基石,方能在各类挑战中斩荆棘,最终托举生命希望,亦为医学认知创造新的可能。

来自山西的张大叔(化姓)便是一位“奇人”——他自幼便发现自己的心脏在右侧胸膛跳动。进一步的检查结果更令人惊讶:不仅心脏,他所有的脏器都发生了180°翻转!肝脏和胆囊移居左侧,胰腺和脾脏安居右侧,胃肠道的布局也与常人完全相反。

正常胸部正位片

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内脏反位”,是一种极其罕见的先天发育变异,可分为部分内脏反位和全内脏反位。张大叔的情况属于后者,所有内脏都呈反向分布,就如同正常人在照镜子,因此也被形象地称为“镜面人”,发病率约为百万分之一。

“镜面人”胸部、腹部CT及检查报告

幸运的是,全内脏反位通常并不影响器官功能,张大叔的身体也一直非常健康,然而胆结石的出现打破了这份平静。

频繁发作的左上腹剧痛让他苦不堪言,更令他煎熬的是求医之路的艰难。多家医院在了解到罕见的“镜面”结构后,都感到解剖变异难以预计、常规操作无法适应,手术风险极高。张大叔在反复病痛与手术无门的困境中备受折磨。

6月初,又一次剧烈的腹痛折磨后,张大叔多方打听,来到空军第九八六医院普通外科四病区(腔镜外科二区)就诊。吴建全副主任医师在详细检查后,果断决定实施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镜面人”手术,每一步都是对常规经验的颠覆。为确保万无一失,四病区主任王博邀请医学影像科和麻醉科联合开展术前讨论。医学影像科利用CT数据,从冠状位、矢状位多角度对腹腔脏器解剖关系进行三维重建,绘制了详尽的“镜像地图”。

麻醉科则精准标记手术部位、调整布局手术间设备、优化心电及有创血压监测位置,并细化紧急处置预案。手术团队也对可能存在的胆道与血管变异做了充分预估。

手术开始,团队在张大叔的脐孔处切开一个不到2厘米的微小切口。腹腔镜进入后,独特的“镜面世界”清晰呈现:肝脏和胆囊赫然位于腹腔左侧,结石嵌顿导致胆囊充血肿大,本应位于左侧的肥厚肝叶从右侧垂下,遮挡了关键的胆囊三角区域。

在周群副主任医师的指导下,团队凭借对解剖变异的深刻理解和细致的腔镜技术,克服了巨大的操作习惯障碍。左右手功能灵活互换,在狭小的单孔通道内巧妙使用辅助器械,小心翼翼地在反方向下分离粘连、结扎动脉、切断胆囊管。最终,病变的胆囊被顺利切除。

术后,护理团队也根据张大叔的“镜面”特点,量身定制了恢复体位、疼痛管理、并发症预防等加速康复措施。

术后2小时,张大叔开始饮水;术后4小时,开始进食并下床活动;术后第2天,康复出院,经过美容缝合的脐部切口愈合良好。

手术的成功,不仅解除了困扰张大叔的顽疾,更充分彰显了多学科协作(MDT)在诊治罕见病例中的核心价值。

从“镜面人生”的桎梏

到“镜下重生”的自由

张大叔的经历有力印证

当医学人文关怀与技术创新协作交相辉映

便能照亮每个独一无二的生命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