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被结婚”丨漫话漫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4 11:05:00    

近日,云南的罗女士在网上发视频称,在退税时发现自己竟然“被结婚”了,她查询后发现,自己于8年前在安徽马鞍山办理了婚姻登记,但她不认识结婚登记证上的“丈夫”,也从未去过安徽。7月12日,安徽省马鞍山含山县公安局通报:“经初查,我县黎某(女,37岁)于2017年6月涉嫌冒用他人身份办理婚姻登记。我局正在深入调查,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处理。”

自己的身份证信息竟被他人在外省冒用于结婚登记,且在退税时才“意外”发现。这样的奇葩事,让人深感不安。根据罗女士的说法,其在15岁左右曾丢失过身份证。由此可推断其身份信息被冒用进行结婚登记,或与这次经历有关。目前,涉嫌冒用者的身份已经查明,这是相关部门开启纠偏的第一步。当务之急,是尽快依法依规撤销这一明显无效且违规的婚姻登记,并举一反三,对黎某有没有利用罗女士的身份信息办理过其他业务进行系统审核,在此基础上最大程度修复罗女士遭遇的权益黑洞。

此外,有必要公开公正地调查清楚,如此荒唐一幕到底是如何造成的。比如,黎某为何需要冒用他人身份办理婚姻登记,登记机关是否尽到了必要的身份信息审核义务,乃至是否存在“内鬼”帮忙,都该一查到底,该追责的绝不含糊。

众所周知,随着新的婚姻登记规定的实施,居民办理结婚登记已经不再需要提供户口簿,且还能全国通办,这极大提升了婚姻登记的便利性和人性化程度。但是,如这起个人身份证被冒用事件所示,这种便利化其实也给强化个人信息审核、更有效防范冒充他人身份进行婚姻登记等不法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罗女士“被结婚”8年,这起看似属于“前现代”的离奇遭遇,在当下仍具有非常现实的提醒价值。那就是婚姻登记越便利,对于可能存在的“冒充”登记漏洞,越不能掉以轻心。及时查漏补缺,筑牢制度藩篱,真正让所有人免于个人信息被冒用的困扰,依然需要足够重视。

图丨春鸣

文丨朱昌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