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新观察丨一城花事解码文旅新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6 11:15:00
清明时节,洛阳城内牡丹竞放,游人如织。依托“牡丹文化节”品牌效应,当地以花为媒,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创新打造“赏花+文创+汉服+美食”融合业态,推动千年古都的“春日经济”在国色天香中焕发蓬勃生机。

洛阳应天门下拍摄的游客(央广网记者 张羲轮 摄)
在位于河南洛阳的应天门遗址下,十余名身着汉服的游客在摄影师指导下调整姿态。一位专程从西安来洛阳的游客手持牡丹团扇,襦裙刺绣纹样与身后城楼相映成趣。2025年第42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以“花YOUNG洛阳城”为主题,推出汉服巡游等35项活动。数据显示,文化节期间汉服体验日均接待量激增,约拍摄影师档期爆满。
“从清晨拍到深夜已成常态。”应天门下正在拍摄的摄影师介绍,游客对妆造精细度要求日益提升,他笑称:“洛阳汉服妆造‘卷’得很,每位游客都能化身‘娘娘’‘小仙女’”。

许多年轻人在牡丹花前打卡(央广网记者 张羲轮 摄)
作为汉服游客热门打卡地,王城公园牡丹花坛旁,众多年轻人正倚着青石栏杆取景。“王城公园是全国罕见建在遗址上的综合公园,这里也是首届牡丹文化节的发源地。”洛阳王城公园副主任马晓洁介绍,今年重点升级“沉浸式赏花”体验:古建筑群与牡丹花坛构成诗意图景,红墙、诗廊、城楼变身汉服摄影胜地;园内古风音乐萦绕营造雅致氛围;同时引入牡丹化妆品、牡丹邮局等业态,游客平均停留时长从2小时延长至4小时,二次消费增长显著。

牡丹酥(央广网记者 张羲轮 摄)
洛阳市林业局牡丹办主任许蕾介绍,牡丹深加工产品如牡丹酥、牡丹花茶、牡丹籽油已形成规模,牡丹瓷、牡丹画等文创产品深受游客喜爱。牡丹盆花作为年宵花销售突破65万盆,鲜切花销售2750万支,其中优质切花打入了海外市场。清明小长假期间的纪念品商店里,一朵朵完整的牡丹花在茶杯中“盛开”。洛阳这座千年古都正以牡丹为笔,绘就文旅融合的春日画卷。
来源:央广网
作者:王勇生 张羲轮
流程编辑:u070
相关文章
-
兰亭御湖城社区特邀专业摄影师为辖区20多对中老年夫妇拍摄婚纱照
2025-04-18 07:16:00 -
新华社经济随笔:万千水花“泼”出文旅新活力
2025-04-17 20:22:00 -
包头市土右旗第十届杏花文化旅游消费季开幕
2025-04-17 09:30:00 -
【娜姐办事】司门口:武昌老城最有故事的地方 可以这样玩!
2025-04-15 20:20:00 -
中山公园:单樱谢幕,双樱登场
2025-04-14 22:15:00 -
解放公园综合体育馆开放,活力运动区5月全面亮相
2025-04-14 14: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