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长三角示范区发布知识产权检察白皮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15:16:00    

4月22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青浦、吴江、嘉善三地检察机关在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检察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知识产权检察白皮书(2022-2025)》。这份白皮书详尽地梳理了过去三年示范区内检察机关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实践与成效,体现了司法在保护知识产权中的创新与担当,旨在强化司法协同,为示范区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支撑。

白皮书显示,长三角示范区的检察机关已经打破了地域限制,深度合作,在处理知识产权案件、信息交流以及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展现出高度协同。在服务保障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国家战略的过程中,检察机关建立并依托了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中心,推动多元化的纠纷解决、产权法制教育和跨部门协同司法。通过建立包括办案合作、失信名单联合惩戒及数字经济保护在内的7项合作机制,他们成功推动了多起跨区域案件的解决。

同时,示范区的检察机关与华东政法大学、长三角示范区执委会政策法规部合作设立了检察一体化研究中心,聚焦司法协作等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案例研讨、联合培训等方式,逐步统一公安和检察部门在证据收集和认定策略上的一致性,有效提升了案件处理的高效性和质量。

回顾过去三年,示范区内的检察机关全力以赴,对知识产权犯罪实施全链条打击,共处理了67件涉及167人/单位的审查逮捕案件,以及148件涉及538名嫌疑人或单位的审查起诉案件。在此期间,民事监督及公益诉讼案件也有所增加,共涉及4起民事案件和5起公益诉讼案件。案件类型主要以侵犯商标权为主,且呈现出团伙化、链条化、网络化和跨区域的复杂特点。

据白皮书透露,示范区检察机关处理的侵犯知识产权的刑事案件占总数的95%,其中79.1%是针对商标权的侵犯,侵犯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的案件占比为20.9%。侵犯对象从时尚商品扩展到了食品、电子产品和工业用品等更多领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大部分案件涉及多人犯罪,且犯罪环节复杂,网络销售手段广泛使用,加大了执法和定罪的难度。

发布会上还展示了陆某某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案,饶某某等11人假冒注册商标、销售假冒商品系列案,以及朱某福等48人假冒注册商标、销售假冒商品案等九个由三地检察机关联办的知识产权典型案例。这些案例不仅体现了示范区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实绩,也为未来类似案件的处理提供了参考,彰显了检察机关坚决维护知识产权、打击犯罪的力度与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