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无创技术为心脏“绘制活地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8 10:10:00    

新疆心脑血管病医院医学影像科医师联合心脏中心专家开展精准检测。(通讯员张远萍摄)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娜扎开提・柯尤木)4月14日,49岁的张建国(化名)躺在检查台上,一旁的磁共振设备发出轻微嗡鸣。造影剂像航标灯一般,在显示屏上勾勒出心脏跳动的轨迹。半个小时后,新疆心脑血管病医院医学影像科医师就精准揪出了“心肌缺血”元凶。

“心电图、超声都做过,检查结果像雾里看花。”张建国指着自己白衬衫第二粒纽扣位置说,半年来那个位置偶尔就会传来刀绞般的疼痛。就像有双无形的手,时而攥紧他的心脏,时而往胸腔里撒了把钢针。

虽经多项常规检查,但始终未能明确其病因。医院决定采用药物负荷磁共振技术,通过静脉注射特殊药物模拟心脏“运动状态”,结合高清磁共振动态捕捉心肌供血变化,最终在其心脏前壁发现关键病灶,为后续治疗提供了“精准导航图”。

张建国躺下后,医师调整磁共振线圈角度,这些银白色的环状装置如同精心布置的“星际雷达”,即将对这颗疲惫的心脏展开深度扫描。

“开始药物负荷。”随着该医院医学影像科副主任王善涛的指令,药液顺着输液管蜿蜒而下。监控屏上的心电波形突然变得活跃,仿佛平静的湖面被投入石子――这正是医学团队期待的“人造运动状态”。

王善涛紧盯着实时传回的动态图像。忽然,他身体前倾,指尖定格在某个闪烁红光的区域:“看!是前壁这个位置。”

这场30分钟的无创检查,背后是90个昼夜的精心准备。在模拟实训室,记者见到那台贴满彩色标记的演练设备。墙上的训练记录表显示,医疗团队曾反复演练药物推注节奏,精确度达到0.4毫升/秒。

新技术揪出“元凶”,医师团队顺利实施手术除病灶。张建国术后恢复良好。该医院心脏中心九病区主任刘入源也感慨,新技术加持下连毛细血管级别的异常都清晰可辨,医生“透视”病灶,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