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燕侠离世:当最后一位流派创始人也离开我们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21:13:00

京剧大师赵燕侠(1928-2025)
2025年3月19日,京剧大师赵燕侠带着一生的传奇与荣誉,以97岁高龄与这个世界作别。此前由于身体原因,赵燕侠先生已经有近八年没有与公众见面,但她的艺术以及各种故事、传说,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连“吃桂圆”“喝黑啤”这些她平日里的生活细节,也经常出现在B站相关视频弹幕里。在告别仪式上,不少年轻的戏迷带着啤酒去为她送行。
赵燕侠生在1928年,7岁开始登台演出,11岁能主演多出大戏。她这一路走来,从众多顶级的京剧演员中脱颖而出,最终形成“赵派”,既是她个人奋力拼搏的成就,也源于京剧随时代而变革的潮流。在晚年接受的各种采访中,她谈起很多往事,常让人觉得风轻云淡的,实则她这一生的经历,无论台上台下,都当得起“波澜壮阔”这四个字。
拼搏而出的一代宗师
京剧《大保国》中有一句著名的唱词,“江山只有争斗,哪有禅让之理”,这用在清末民国时期京剧市场与演员的代际更替上,十分恰当。京剧从清末开始走上顶峰,一直流行着主演挑班的班社制,一代代的演员,从老到少,从生旦到净丑,演出营业永远是第一位的。无论名望多高、资历多老,一旦演出不能卖票了,就会迅速被市场与行业所淘汰,这种残酷程度堪比“丛林法则”,所以旧时艺人常说梨园行“不养老,不养小”,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随着坤伶的崛起与观众审美的变化,这种竞争更加激烈。赵燕侠从小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太懂得“衣食父母”这四个字的分量了,她晚年常说“我这辈子谁也敢得罪,就是不能得罪观众”。
与同时代出身于科班、戏校的很多演员不一样,赵燕侠自幼是父亲赵小楼培养起来的,可严苛程度甚至有过于科班与戏校,她学戏受过无数体罚,挨打是家常便饭。跟父亲学戏,错了要打,对了也要打——“为了让你记住”。冬天,她到河边,对着冰面喊嗓子,直到哈气把冰面化开为止。就在这种今人难以想象的情景下,赵燕侠练出了一身非常扎实的基本功,文武全才,打下了一生受用的功底。

《花田错》赵燕侠饰春兰
赵小楼对于女儿的培养,有种孤注一掷的心理: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所有的希望寄托在赵燕侠的身上。当时京剧演出,一个班社里挑班的演员唱大轴,在演出广告上挂头牌,地位最高、收入最多,但本事也得够用。赵小楼对赵燕侠的要求就是,必须永远挂头牌,不能挂二牌,一旦成了二牌演员,再回头牌就难了。1943年,15岁的赵燕侠在北京正式演出的一场戏,就是挂头牌演出《十三妹》,不惜重金请来叶盛兰、侯喜瑞、马富禄做配角,从此一举而红。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北京京剧界,仅就旦行而言,老一代的荀慧生、尚小云、筱翠花等还经常演出,新一代演员言慧珠、张君秋、吴素秋、李玉茹、宋德珠、毛世来等已崭露头角,在这种近乎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15岁的赵燕侠要占取一席之地,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在一场场戏的演出中,赵燕侠建立起了自己的燕鸣社,获得了自己的观众与市场。新中国成立后,燕鸣社改为燕鸣京剧团,从京津沪汉到二线城市,一直保持着很高的上座率。有观众整理了1956年《北京晚报》上部分剧团的售价情况,赵燕侠剧团的售价基本是在5角到9角,荀慧生、尚小云、张君秋剧团的售价也就是5角到1块。不管地位多高、资质多深的演员,与赵燕侠唱对台,至少很难占得上风,“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在她身上并非虚言。
五大头牌
直到1960年,赵燕侠带着整个剧团,加入到北京京剧团任副团长,与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张君秋并挂“五大头牌”,成为轰动京剧界的一件大事。马连良、谭富英的资历自不必说,早已名满天下,张君秋与裘盛戎,也是业内外公认的新流派创始人,能与他们并列,可见赵燕侠的地位与影响。入团首场演出,谭富英为她开场唱《摘缨会》,而后马连良又与她合作《乌龙院》,以示团结。
此时北京京剧团“五大头牌”并列,全是曾经挑班的头路演员,协调得再周到,亦难免会有碰撞之处。在这种环境中,赵燕侠格外重视自己的地位,有的时候会很“横”。在外地演出,因为住宿条件有差别,她就向马连良提出异议。在北京演出,北京京剧团常分在几个剧场,有一次赵燕侠在工人俱乐部演《盘夫索夫》,同天晚上马连良在广和剧场演《淮河营》,一千多人的工人俱乐部卖了个满座,广和座位少,却只上了八成座,马连良立即提出回戏不演。这种龃龉,在今天看来,更多的是源于艺术家对于自身名誉与艺术的珍视。

《玉堂春·监会》赵燕侠饰苏三
张君秋与赵燕侠,均以《起解·会审》为代表作。北京京剧团派戏,头一次赵燕侠《起解》,张君秋《会审》,剧场满座,这尚在人们的意料之中。可第二次改为张君秋《起解》,赵燕侠《会审》,这就引起了极大轰动。敢在张君秋的黄金嗓音之后接《会审》,观众太好奇了。演出时,剧场效果依旧热烈,她的表演并不因为前面张君秋的美妙歌声而减色。1963年,北京京剧团赴香港演出,马连良、张君秋、裘盛戎、赵燕侠共同领衔,她也演了这出《起解·会审》,很受观众欢迎,还有她个人的《碧波仙子》等戏,《大公报》上有多篇文章,对她的评价很高,这时她的个人风格与代表剧目已经形成了,“赵派”呼之欲出。

《白蛇传》赵燕侠饰白素贞
赵燕侠一生的主演经历,让她对剧场效果、观众反应格外重视,像她演《白蛇传》,请原作者田汉为她在“合钵”一场写一大段唱词,田汉觉得这出戏唱段够多了,可赵燕侠的回答很简单也很直接,“断桥之后观众起堂,这不好吧”,当时北京唱《白蛇传》有好几份,中国戏校也唱,中国京剧院也唱,只有赵燕侠提出了这个问题。而“挂头牌”的意识,更贯彻了她的一生,晚年参加各种演唱会,她仍非常看重这一点,有的演员因为年龄长于她,演唱顺序排在她之后,赵燕侠就提出意见,“他以前在我班里是唱开场的,不能排在我后面”。2011年重阳节老艺术家演唱会,她与张百发先生在最后一个节目对唱《武家坡》,候场时她就坐在上场门,拄着拐杖,一言不发地看着台上,平静中依旧是睥睨群雄的气势。等到上场时,薛平贵唱完【导板】“八月十五月光明”,她念白口“住了”两个字,清晰入耳,灌满全场。难以想象,两字一出,剧场立刻爆发一阵彩声。虽已许久不登台演戏,只要她一张嘴,就让观众知道什么才是真正挑班的头路角儿。
赵派:从古典走进现代
京剧艺术的发展,从清朝末叶到民国初年是一个时期,以谭鑫培为代表;从民初到“七七事变”前后又是一个时期,以“杨梅余”三大贤为代表,这两个时期京剧表演大体尊崇着古典艺术的审美范式。而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后期开始,京剧舞台的整体风格已经发生变化,总的趋势上,写意的、内敛的古典程式,逐渐向写实的、外化的现代化表演转移,剧目情节、唱念做表、服饰化妆、舞台装置等各个方面俱是如此。在这个过程中,生行以马连良为代表,旦行以荀慧生为代表。如果说梅兰芳饰演的人物,是从古画上走下来的,优雅而有距离感,荀慧生塑造的各种角色,则好像是邻家女子,喜怒哀乐十分真切,即使突破了传统范式,也要在人物塑造与情感表现上达到真实动人,适应现代受众的需求。

《荀灌娘》赵燕侠饰荀灌娘
跟那个时期很多女性演员一样,赵燕侠在艺术上的起点,正是循着荀慧生与荀派戏的道路走下去。虽然她拜师荀慧生的前后经历很曲折,但她舞台上演的戏基本是荀派剧目,如《十三妹》《大英杰烈》《红娘》《荀灌娘》《全部玉堂春》等等,在何佩华等人的传授下,赵燕侠逐渐掌握了荀派戏的特色。她的表演,尤其看重与观众的交流,演《白蛇传》,饮雄黄酒吓死许仙,白娘子要去仙山盗草,嘱咐青儿有几句【散板】转【快板】,“忍泪含悲托故交”,词意上是对青儿说的,大多数人演是对着青儿唱,赵燕侠则用手指青儿,面对着观众唱,用眼神、表情、声音,直接和观众交流,“断桥”一场训斥许仙更是如此,几个“你忍心”是站在台口指着许仙,冲着台下唱。《玉堂春》更是如此,到红袍、蓝袍审苏三、“脸朝外跪”唱【流水】,看似是回答审讯,实际就是在向观众诉说自己的冤情,所以她的《会审》能与张君秋抗衡。这种手段,是从荀派中来的,赵燕侠发挥得更为极致。
在演唱与念白上,赵燕侠的成就更具有变革意义。吐字清晰打远,是她最为人称道的特点。吐字与行腔,是京剧演唱中一组重要的辩证关系,如果只重腔忽视字,听的人不易听清唱的内容,而重字忽视腔,则会显得生硬,缺乏艺术性。赵燕侠在传统青衣唱法上,结合了曲艺、评剧的演唱技巧,她自己概括为“先吐字,后行腔”“大嗓吐字,小嗓行腔”,加上她自幼苦练的嗓音,使得她的演唱字音非常清朗,在千人的大剧场里,不戴麦克风一样把声音送到最后一排。她的演唱与表演一样,非常重视情感的表达,像她最负盛名的代表作《白蛇传·合钵》的“小乖乖”唱段,著名琴师李慕良谱写的【徽调二黄】,旋律上突破了皮黄板腔体的格律,更适于抒情,赵燕侠的演唱更是用吐字行腔的高超技巧,把母子分别的痛楚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段演唱可以算作京剧艺术现代化的巅峰,亦是极点。

周恩来总理接见北京京剧团主演赵燕侠、裘盛戎等
新中国成立后,赵燕侠是较早开始排演现代戏的演员,她唱念清晰、情感真炽的艺术特色,很适合现代戏的需要,京剧《白毛女》就是由她率先演出的。1964年全国现代戏汇演,赵燕侠主演《杜鹃山》的贺湘与《芦荡火种》的阿庆嫂。《芦荡火种》后更名为《沙家浜》,成为家喻户晓的京剧样板戏。赵燕侠塑造的阿庆嫂,很有江湖气,细节上又很丰满,“智斗”一场,一个边说话边擦桌子的动作,都能获得极好的剧场效果,更不用说与胡传魁、刁德一斗智斗勇的各种表演了。虽然《沙家浜》电影版不是由赵燕侠主演,但是她这个角色早已成为京剧现代戏中永恒的经典。
京剧自诞生至今,生旦净丑各个行当产生了诸多流派,赵燕侠开创的赵派艺术,应该算出现最晚、也是与现代观众最为密切的一个流派。张伯驹先生写京剧诗云“一艺有生生有灭,后来需问后来人”,当最后一位流派创始人也离开我们,我们还是相信,经过时间的酝酿与市场的培养,京剧行业仍然能出现独树一帜的演员与作品,未来的观众能在剧场里感受到笼罩全场的魅力与充满生命力的惊喜。
来源:文汇笔会微信公众号
作者: 张斯琦
相关文章
-
机器人运动会再开赛!“人手一台”机器人还有多远?
2025-04-27 01:44:00 -
赵燕侠离世:当最后一位流派创始人也离开我们
2025-04-26 21:13:00 -
致敬身边的“光” | “同学,给,这是你的票!”
2025-04-26 10:10:00 -
演员张颂文、肖央获得2025年度“外交官电影季国际形象大使”荣誉
2025-04-25 23:18:00 -
北京海淀两公司大风橙警期间违规组织户外体育活动,被处理
2025-04-25 16:00:00 -
电影《天盖勒》入选北京国际电影节民族电影展
2025-04-23 09: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