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在云上芦山烂漫长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17:23:00
潮新闻客户端 金晓梅

此芦山非彼庐山,庐山乃是古往今来,如星云般文人墨客诵咏之中国名山,而芦山则是上虞下管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山,但就是这么个连纯粹上虞人的我从没去过,去了后却被震撼倒了的山。
当一个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去一个地方,必定是因为有吸引他的地方。同事省作家一石几上芦山,他拍的照写的诗,让我心生向往:“云上芦山百道弯,溪流鸟语伴回环。拨开迷雾盈天日,自诩仙人不愿还。”这种文字的诱惑终于让我在四月的一个晴朗天,避开双休日,出发前往。
一石告诉我,导航到下管芦山村民委员会,有三公里多些的盘山公路,但陡度比秀峰寺与小南山要坦一些,我曾去过秀峰寺与小南山,所谓无知者无畏,当时上去并不知道有那么陡,后来想想都害怕,若再让我去开一趟,那是断然不敢再有勇气了。
因为事先有了一石的指点,便壮胆而行。而让我未曾料到的,盘山公路竟做的那么的平坦与宽阔,虽然急转弯多,但远没有心理上的紧张感。顿时令人感叹不已,今日上虞的乡村建设已远非昔比。
驶入村庄,便是坦途,有个停车场,停好车,下车,迎面碰到一位农妇,她热情地主动告诉我们,前面还有一个停车场,可以再开上去,她大概发现我们同伴中行走有点困难的我哥(他刚动过一个小手术)。她非常好心地让我们再开上去,说是可以少走点山路。忽然发现她说话有点结结巴巴却摇头晃脑,我的脑中迅速出现某个著名脑瘫村妇诗人,她俩很相象。
听从热心人的建议,我们重新往前开。同样的一个非常宽畅的停车场。停着一辆上海牌照的大客车和许多小车辆,小小的村庄,在非双休日竟还引来众多的外地与本地游客,共赴赏花之约。
步行约二百米不太陡的山路,便上了云上芦山。让我形容初见时的感觉,那不是喜悦,也不是讶异,而是一种震撼,这是多么的蔚为壮观啊。那不是公园里规规矩矩,平铺直叙的美,而是行云流水,自由自在,挥斥方遒,英雄式的浪漫。


一石曾与我说过,你去看了,肯定会满意。他用了满意二字,没有用别的词,比如喜欢,比如欣赏。一石是个十分低调的作家,他这样说,一定有他特别的审美观,固不出所言。
小时候老家山上也有许多映山红(土话郁郁红花),印象中都是矮矮的一丛丛,当它们花开时机,小伙伴们常常上山采摘,将花瓣塞进嘴里咀嚼,记忆中味道酸溜溜的又有点清甜。在那个食物匮乏的年代,无疑是舌尖上的珍馐,那是童年美好的时光。
这里的映山红都足足有一米多高,一簇簇,依山傍水,漫山遍野,婀娜在水边,挺立于山上,胭脂红,粉白红,红的赏心悦目。白居易曾说此花“细看不似人间有,花中此物似西施”,它开得不卑不亢,不慌不忙,却似一个自尊自强者的心性。



很好奇,现在老家山上都鲜见映山红了,清明去扫墓时都不曾见到。一石说,映山红喜长在稀疏的山体上,但现在山上草木茂盛,影响了它的生存环境。还有就拗掘的人太多。
堤坝上,一群老年大学的音乐爱好者,有吹乐手,有指挥,正在激情演绎,乐声响彻整个山谷,激荡嘹亮,仿佛在为风中舞动的映山红伴奏。旁边山体上,游人摆动着姿势,拍照留下停格。



再往上走,沿路都见映山红,开在幽谷,开在阳光灿烂处。



到山顶,忽见一红军的雕塑,迎着红旗奋勇前进的样子。这让我不由得联想到一石曾写过他老丈人的回忆录,一位离休干部,老革命,姓芦,会不会就是这个村庄的人吧。这里曾是红色革命根据地。

因为有无数革命者的热血奋战,才有我们今天幸福安康的日子啊。眼前一棵又一棵的映山红,仿佛就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的,难道不是吗。所以它们才长得那么的与众不同,红得那么的不同凡响。
有几位年长的村民在砍一些杂树,据说就是为了防止影响映山红的生长。他们说以后这里的映山红,会越来越茂盛,越来越红艳。
我哥因为身体因素没有随我们上山顶,与嫂子俩就坐在热情的村民提供的凳子休息。我不知道我哥他俩与村民攀谈的情景,但我哥与嫂子说,他们深切地感受到村民的欣喜,因为有人来他们的村庄看映山红,村民们非常开心。
曾看到过一位作家的一本书,叫《烂漫长醉》,当时一下就很喜欢并记住了这个词,好有诗意。云上芦山,这是一个纯朴友好热情的村庄,是一个有着英雄的浪漫主义的村庄,也是一个可以让你烂漫长醉的村庄。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魏晓明联系督导乡村振兴及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
2025-04-17 19:49:00 -
晚潮|在云上芦山烂漫长醉
2025-04-16 17:23:00 -
规划来了!淄博,中部优化提升区!
2025-04-16 09:32:00 -
长治上党区宋泽平:情系白家沟 履职促振兴
2025-04-15 23:11:00 -
济南红绘医院医术精湛 孙女士二胎得偿所愿
2025-04-10 19:12:00 -
农文旅融合催生“村道经济”
2025-04-10 10: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