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永远相信突破就在眼前 数学才女在深创业追逐“智造”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5 08:23:00    

这是一块如同名贵宝石一般拥有多个切面,可在灯光下折射出多彩光芒的人工水晶,同时它也是某汽车品牌量产的车辆换挡把。这款人工水晶得以实现量产的关键智能生产设备,诞生于深圳市捷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捷牛智能是一家智能制造企业,但它最初从事的是视觉检测设备的研发,如今还向半导体、汽车零部件领域等业务进军。这家有着十几年历史企业为何能够保持开拓和创新的冲劲?或许答案就藏在毕业于吉林大学数学系的创始人李冬雅身上。

▲李冬雅在调试公司研发的智能设备。 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深圳的土壤推着她去创造

2001年的夏天,李冬雅从吉林大学数学系毕业,随后便拖着沉重的行李箱踏上了南下的火车。走出深圳火车站,从东北到华南,几乎跨越祖国南北的她充满期待地看着眼前的年轻城市。“这里的高楼像春笋一样拔地而起,路上年轻人一个个步履匆匆。”这就是李冬雅对深圳的最初印象。最初,李冬雅在一家国际通讯公司当工程师,薪资丰厚,一做就是5年,直到有了孩子。当上妈妈后,她开始思考未来。“如果女儿长大后问我做的是什么,该怎么回答她呢?”李冬雅希望更好地释放自己创造的能力,给女儿树立起榜样,一颗创业的心萌动了起来。

▲李冬雅向记者介绍机器构造。 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如果说想给孩子树立榜样是李冬雅创业的内因,外因则是深圳的环境。“深圳的空气中都飘着机会的味道。这块土壤很神奇,让人不由自主想去创造点什么。”那时候,国内工业和国外存在明显差距,李冬雅感觉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大有可为,就这样,2006年,她辞去了外企的工作,成立起自己的公司,从视觉检测设备研发做起。

视觉检测设备相当于工业产品的体检机,可将质量检测工序自动化。创业初期,一系列问题扑面而来:资金紧张、技术难题频出、市场开拓艰难……面对这一切,李冬雅冷静应对。“精密制造的本质是‘控制的艺术’,而这正是数学思维大放异彩的舞台。”她以数学专业培养的逻辑思维和坚韧精神,一方面带领团队日夜钻研技术,另一方面则时刻留意开拓客户的机会。作为国内制造业的前沿阵地,当时深圳的消费类电子产业开始崭露头角,众多代工企业为国际知名品牌生产产品。经过两年时间的耕耘,公司在2008年与诺基亚等大客户建立起合作关系,业务逐渐走上正轨。

技术创新消除隐患提升效率

“如果在前道工序就能解决表面处理问题,那产品的良率将大幅提升。”2011年,智能手机浪潮席卷全国,公司开始为华为、OPPO等手机品牌供货,一位客户的话让李冬雅醍醐灌顶。她开始思考如何从“发现问题”转为“预防问题”。这一年,捷牛智能正式成立。

▲捷牛智能工程师正在调试机器。 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为了新一次的创业,李冬雅带领团队走访全球30多家工厂,深入了解生产现场实际情况。当时行业普遍采用干式抛光技术,不仅产生大量有害粉尘,还存在很严重的安全隐患。她曾亲眼看到,粉尘弥漫的车间,工人们戴着厚重的防护装备仍然难以避免健康风险。“最让我震撼的是电视上看到的一则安全生产事故。”2014年,一家为知名国际品牌笔记本做外壳抛光的工厂发生爆炸,起因正是镁铝合金粉尘遇火爆炸。看到新闻的那一刻,李冬雅下定决心要改变这种状况。

2015年,李冬雅带领团队开始了湿式抛光的研发。研发过程充满艰辛,最困难的是找不到合适的研磨介质。尝试了无数种配方,经历了无数次失败,2016年,由李冬雅团队研发的首批湿式抛光设备在三星工厂投入使用。经过两年的测试,这款设备的售后反馈中收获了一波又一波的好评。这项技术创新打破了传统干抛的种种弊端,不仅消除了爆炸风险,还大幅提高了产品表面处理质量。“第一批100台设备投入使用后,客户的工伤事故的发生几率大大降低了,这是我们感到非常骄傲。”李冬雅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最让我觉得自豪的是,这套方案不仅提高了效率,还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挥手告别弥漫的粉尘,干净明亮的车间环境才是李冬雅心中现代制造业该有的样子。

延展业务成为利润增长点

随着湿式抛光设备的成功,捷牛智能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但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当我们提高设备转速来处理钛合金时,发现市面上的磨料根本跟不上。”李冬雅意识到要真正解决问题,必须构建完整的产业链。于是捷牛智能开始与高校合作研发专用磨料。“就好像好马配好鞍,高性能设备需要专用耗材。”这项延展业务很快成为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形成了“设备+耗材”的完整解决方案。“经过专业市场调研,我们确认这套设备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首创工艺。”李冬雅说。

研发出了高性能设备,李冬雅开始尝试进入水晶加工行业。她看到,传统水晶加工一直沿用吹制工艺,多棱面成型自古以来都依赖人工打磨,即便是现代也仅实现了半自动化。随着捷牛智能的进入,这个长期被忽视的传统行业正在迎来新变化。

▲由捷牛智能机器所加工出来的人工水晶(上),其下为原材料。 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即便是施华洛世奇这样的顶级品牌,其精度也难以达到工业级标准。”传统工艺依赖手工制作,虽然保证了艺术品的独特性,却无法满足工业化量产的需求。“我们聚焦的不是艺术品的稀缺价值,而是工业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她强调,“在消费电子等领域,水晶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商业潜力。”这个发现,正在改写整个水晶加工行业的发展轨迹。

“当我们接触高端客户时,发现水晶的价值被严重低估,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水晶的应用正在被重新定义。”数年发展后,李冬雅的前瞻布局成效显现:“我们不仅打通了整个工艺流程,更开创了全新的商业模式。”不同于简单的设备销售,公司选择以成品打开海外市场,同时在国内推动行业自动化升级。

在创业路上永远保持好奇心

李冬雅坦言,作为企业负责人,她时刻保持着强烈的危机感。“今年业绩再好,明年国际形势一变,所有的规划都可能要推倒重来。”在她看来,成功的创业者永远不会有“高枕无忧”的时刻,即便企业已经步入正轨,也要始终保持从零开始的心态。

▲由捷牛智能机器所加工出来的手机零部件。 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这种忧患意识在开拓新业务时尤为明显,虽然公司在深圳的业务已经可以由职业经理人打理,但在进军半导体和汽车零部件领域时,李冬雅仍然选择亲自带队。“新领域意味着全新的知识体系,即便我们有资金、有经验,也必须保持初学者的心态。”她强调,创业者最危险的就是陷入“经验主义”的陷阱。

谈到创业的高光时刻,李冬雅认为最珍贵的不是商业上的成功,而是技术时的“心流体验”,以及困难时期员工的不离不弃。“当跟随多年的同事主动来关心企业状况时,那种被团队信任的感觉,远比财富积累更有成就感。”

从检测设备到抛光技术,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李冬雅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创业路:创新没有终点,只有不断的起点。“如果说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那就是永远保持好奇心,永远相信下一个突破就在眼前。”这既是她的创业信条,也是她持之以恒的动力源泉。

深圳晚报记者 苏靖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