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最高检“检护民生”专项行动成效显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15:01:00    

本报讯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举办“以高质效知识产权检察履职 服务高水平科技创新”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白皮书(2024)》和9个检察机关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宫鸣表示,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决策部署和最高检党组工作要求,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深化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高质效办好每一个知识产权案件,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共受理审查逮捕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3486人,受理审查起诉33805人,同比分别上升5.9%和10.2%。

  宫鸣介绍,2024年,民生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加强。最高检扎实开展“检护民生”专项行动,聚焦社区团购、网络营销、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领域,加强民生司法保障,持续做实检察为民。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度高的食品药品、日化用品、医疗器械、种子化肥等重点民生领域,综合履行“四大检察”职能,兼顾保护知识产权和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构筑坚实的法治屏障。

  对于最高检部署开展“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山东检察机关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近年来,山东检察机关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网络侵权假冒等问题,扎实履行知识产权检察职责,依法严惩犯罪,强化法律监督,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助力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王钦杰表示,一是着力强化“全链条”刑事打击。部署开展民生领域知识产权犯罪“全链条”打击、惩治利用网络平台制售侵权假冒商品等6个专项工作,全省三级院成立工作专班,统一履职。山东省检察院出台侵犯商标权刑事案件证据指引,强化提前介入、引导取证。各级院深挖彻查,坚决斩断“产、供、销、运”犯罪链条。2022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办理知识产权案件同比上升71.2%。

  二是着力推进“立体式”检察监督。严格落实“一案四查”工作机制,同步履行“四大检察”职能,推进数字赋能法律监督,2022年以来,全省共办理涉消费领域知识产权监督案件677件。威海检察机关办理直播销售假冒“乳山牡蛎”地理标志商品案,强化行刑反向衔接,对违法提供标志证明尚不构成犯罪的公司,移送市场监管部门及时予以行政处罚;针对牡蛎养殖海域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依法提出行政公益诉讼,并推动地方立法,强化法治保障。

  三是着力构建“系统性”标本兼治。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加强“府检联动”,山东省检察院与省市场监管局会签行刑衔接合作框架协议,“办案+治理”工作模式不断完善。2022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建议行政机关移送犯罪案件同比上升71.6%,针对办案发现的深层次问题,提出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106份。青岛检察机关加大对直播带货领域问题调研,向电商园区通报隐患风险点。枣庄检察机关针对办案中发现的白酒制售及寄递行业的监管漏洞,及时向制假窝点所在地监管部门及企业制发检察建议,推动个案办理向行业治理延伸。

  四是着力深化“协同型”履职保护。山东省检察院与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会签合作备忘录,强化网络数据知识产权保护。与北京、江苏等地检察机关建立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强化对链条化、跨区域侵权假冒犯罪案件的协助调查。山东省检察院协助最高检和北京市检察院调查取证的商标权撤销复审行政纠纷抗诉案,法院依法改判,该案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

  五是着力建设“专业化”人才队伍。组建全省知识产权检察办案团队169个812人。深入开展“百庭观摩、千庭评议”活动,大力提升队伍出庭能力。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推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宫鸣表示,检察机关将围绕服务保障知识产权强国、科技强国、文化强国、质量强国建设,高质效办好每一个知识产权案件,持续加强专业化建设,完善综合履职机制,常态化开展恶意诉讼专项监督,深化与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凝聚知识产权保护合力,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服务保障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袁国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