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上海行政区划历史演变(从上海的区划变迁谈区划调整)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28 00:15:32    

自今年6月19日至7月17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先后有四川成都、吉林长春、山东烟台、河北邢台、青海黄南、江西赣州、安徽芜湖、湖北荆州、江苏南通等9地的区划作了调整,显得特别密集,于是网上舆论纷纷,成为热点。

本轮区划调整主要特点:一是县改区、县改市,特别是县改区扩大中心城市的城区范围成为主流,体现了城市化的成果和迫切要求。二是区域合并加大力度,有的二区合一,有的区县合一,体现了现代科技和交通成果对管理能力的提升。三是涉及调整范围广,北东中西部都有,只有南部沿海静悄悄。这里我觉得有蹊跷,是不是这种县改区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南部沿海发达地区的需求呢。

让我们来看看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市的行政区划的变迁:


南汇、奉贤、金山、青浦、嘉定、川沙、松江、宝山、嵊泗、上海10县由江苏省松江专区管辖。上海市小小城区!


1958年嘉定、宝山、上海、川沙、青浦、南汇、松江、奉贤等9县划归上海市管辖


改县设区


合并区

从长江龙头上海市的发展历程,苏南(含上海)不仅是江苏最大甚至是中国的“优势板块”,也是最快的增长极。


目前江南区划现状


长江口热图


苏锡常,是指苏州、无锡、常州三个市,总面积占全国的0.3%,人口占1.7%,进出口额却占17%,GDP排名全国第四。三个地方仅占江苏省17%左右的面积、人口,却创造了占全省40%的GDP和财政收入。在江南贡献了上海大都会后,已经是时机成熟,在江南再建设新的大都会了。建议江苏省长江以南地区调整行政区划建设江南、南京二个大都市,加上上海形成长江口大都市群,加速城市化,减少行政层级和公务员,创新体制动力,加快建设世界级大城市群,对标大湾区、渤海湾区,带动长江流域和全国发展。

1951年至1953年,苏锡常三市曾由江苏省的苏南行政区统一管辖。1983年的行政强行分割痕迹太强,产生了飞地等区隔副作用,通过三市合并,在苏锡常城区之间开展完全城区化建设,撤销三市五套班子,合并成立江南都,建议叫都,相当于省级,保留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地名,调整和合并扩大区级行政区域(2012年,苏州市撤销苏州市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的三区合并为姑苏区)。

当然可以研究与南京的区划调整,南京考虑“徽京”的实际功能,合并南京实际辐射的安徽和江苏县市,升格为南京都,南京都和江南都争取建设国际大都会和世界城市。继上海之后,继续向沿长江往里发展大都会和城市化,带动长江流域发展。至于镇江是与扬州合并建设跨长江大都会,还是与南京都合并,值得专家研究。长江以北也调整行政区划,逐步建设南通、扬州、徐州等大都会,成立淮海省(不要留恋江苏省名称,毕竟安徽江苏分立也没有太久,世界总是发展的),以现有的江苏省五套班子为主作为淮海省的班子,部分转到南京都,这样人员不需要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