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意义和象征是什么(九月九的重要意义你了解多少呢)
85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5-11 22:01:26
农历九月初九,这个日子我们并不陌生,而却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女儿节、茱萸节、老年节等,各地有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吃重阳糕等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不断延展丰富,成为留存中华民族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7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将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全国法定的“老年节”,为重阳节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重阳文化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传递出哪些民族精神?
悠久重阳文化
从中华文明历史深处走来
“‘重阳’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农历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故称‘重阳’。”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学者刘海霞介绍,历史上对于重阳的记载众多。《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等活动。早期的重阳文化,反映的是中国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则蕴含着礼乐文明的深邃文化内涵。
“关于重阳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广泛流传的是源于东汉的‘登高避祸说’。相传重阳这天登上高山可祈福保平安。”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刘绍本说,关于重阳节的起源传说,还与古人祭祀“大火”的仪式有关。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在农历九月隐退,这也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古人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祀仪式。这也是重阳节相关仪式、信仰的民间表现。
重阳节作为国家官方法定节日始于何时呢?据记载,正式将农历九月九日列为国家认定的节日是在唐德宗李适年间(780年-785年),因大臣李泌上书奏请,官方才布告天下,将重阳节列为“三令节”之一。传说,真武大帝(玄武神)生于三月三,卒于九月九,于是九月九日便成了避邪、延寿之日。其实,按照天地日月运行规律,农历九月九日这一天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于是“登高畅享清气”便成了民间争相趋之的重要民俗事象。
展现重阳节与时俱进的勃勃生机
我国传统节日大多都有着极为丰富的节俗娱乐活动形式,重阳节也不例外。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经有了饮酒、赏菊等习俗。随着时代变迁,不同的节俗逐渐融入其中,赋予了重阳节丰富厚重的文化内涵和迭代更新的旺盛生命力。
“历经漫长的演化和升华,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既耦合了众多民俗事象,也融合了众多文化内涵。在我国众多传统节日中独树一帜,别具价值和风采。”省民协主席郑一民介绍称,重阳节不只包含敬老爱老的文化内涵,其他民俗活动众多,文化内涵相当丰富。比如登高望远,是对大自然的礼赞和生命的敬重。农历九月九日,正是秋高气爽、丹桂飘香、五谷入仓的季节,人们感念大自然一年的眷顾和恩赐,邀亲聚友以郊游、野宴和登高的形式“辞青”“迎冬”,既是欣赏自然、赞美自然、崇拜自然、敬畏自然、感恩自然情感的隆重表达,也是古人追求天人合一的生动写照。插茱萸等古俗则是民间驱邪祈福的行为。郑一民认为,重阳节清气上扬,浊气下沉,人们用天然药物茱萸等调整体魄健康,使其适应自然气候变化,这是历代先人在实践中的发明和创造,是中华智慧的结晶。消灾祛病,健康长寿,对老年人来说尤其重要。
重阳节习俗中,有不少内容与菊花相关,如赏菊、咏菊、画菊、饮菊花酒等。“赏菊习俗源于菊文化和菊崇拜。翻阅史册,历代赞菊颂菊之诗篇多达千余首,既赞美它的绚丽多彩,更颂扬它傲霜绽放所展现的那种不畏秋风寒霜的精神。正是在这种年复一年赏菊赞菊的文化熏陶中,中华民族养成了不畏强暴和不惧困难、敢于战胜各种艰难困苦和强敌的品格,敢于担当和勇于开拓的民族精神。
此外,中华民族自古以农业立国,由此产生的各种节气风俗,无不带着鲜明的农耕文明印记。重阳节做糕食糕点的习俗不仅反映了农耕社会自然生态变化的规律,也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期盼的表达。“重阳糕”,意在取汉语谐音字“高”,于是它便成了重阳佳节寄托人们成长、向上、进步的象征。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中就体现了重阳节兄弟之间的彼此挂念。“重阳节也是一个充满了人文关怀的节日。”在刘绍本看来,重阳节是一个对亲人、对社会都给予温馨祝福的节日,包含着文明、和谐、友善等诸多文化内涵,它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陶冶情操、滋养心灵起到了积极作用。多角度挖掘这些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全社会形成文化共识,有助于涵养民族文化自信。
双“九”还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之意。自汉代起,中国民间便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因此,重阳节被赋予了敬老孝亲的内涵。
“敬老是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志,在现代社会敬老与爱幼一样也是人权文明的标志。”《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早在先秦时期,就开始提倡尊老敬老的美德,每年仲秋之月,要“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颁发养老令,汉文帝再颁养老诏,明确规定不同年龄段的老人享有不同的福利。正是由于历史悠久的敬老传统美德,在中国产生了百龄眉寿、长命百岁、长命富贵、龟鹤遐寿、寿比南山、万寿无疆等吉祥词语。
传承弘扬重阳节的时代价值
在两千多年的传承发展中,重阳节以富有生命意蕴的节庆活动世代流传,“祈寿”主题逐渐和中国传统孝道伦理相融合,发展出了敬老爱老的浓浓深情和不惧困难的民族精神。如今,我国把农历九月初九设为法定“老年节”,传统与现代的巧妙结合,进一步激活历史传统,唤醒文化记忆,使重阳节更显迷人魅力与时代光彩。
“社会价值的多元化发展态势,为重阳节注入了新的时代价值。
民间故事的传说也了解一下
原因之一说到这里,老人说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九月初九是个吉祥的日子,九月初九有久久的意思,古代讲究久久归真,所以一些“大仙”为了可以早日修成正果,就会在九月初九选择弟子,希望开堂来积累功德,这样的话,它们心仪的弟子就有好日子了,在九月初九前后,这些弟子,就可能被折磨得痛不欲生,孟子说“天宇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吗!通过吃苦,可以增益其所不能,也可以让弟子体会人间疾苦,然后生发善心吗!
原因之二老人还说,有仙缘的人难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九月初九,是所谓仙门的考核日,也就是说,天帝会对这些“大仙”进行考核,决定奖罚,同时,这些“大仙”也会对自己的弟子进行考核,决定奖罚。这些“大仙”选定的弟子如果行为不轨,或者不是很让大仙满意,那么这些弟子就有罪受了,这些弟子头疼,莫名其妙的难受,也就是说啥罪都可能会受
九月九日也是道教和佛家的一个重要日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月九日被认为是重阳节,也被称为“重九”。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会登高、赏菊、吃重阳糕等。
在道教中,九月九日被认为是“九皇升天”的日子,也就是道家信仰中的九位皇帝升天的日子。这九位皇帝被称为“九皇”,他们分别是:轩辕黄帝、神农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黄帝、唐尧、虞舜、夏禹。在九月九日这一天,道教徒会举行祭祀仪式,以祈求身体健康、长寿和幸福。
在佛家信仰中,九月九日也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出家纪念日。据佛教经典记载,释迦牟尼在 19 岁时,因为看到生老病死的苦痛,决定离开皇宫,去寻找解脱痛苦的方法。他在九月九日这一天,离开了皇宫,开始了长达六年的修行之路。在修行中,他最终悟出了四圣谛,创立了佛教。因此,在佛教中,九月九日也是一个重要的日子,佛教徒会举行纪念仪式,以表达对佛祖的敬意和感激之情。九月九日还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出家纪念日。
相关文章
-
激光美白嫩肤效果怎么样?明显吗
2023-10-18 18:09:09 -
电脑系统坏了怎么修复?4招解决
2023-10-18 18:03:36 -
前脚掌疼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脚底板痛?或与这7因素有关,八个方法可有效缓解)
2023-10-18 18:02:53 -
油性皮肤如何美白最快?很多人都没搞懂,难怪用大牌也是浪费
2023-10-18 17:58:54 -
如何自制美白面膜介绍7款美白面膜的自制做法
2023-10-18 17:57:27 -
电脑选购——电脑哪种品牌比较好
2023-10-18 17:5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