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柏拉图是什么意思(国外历史人物柏拉图)

167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6-06 15:36:17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年),古希腊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


柏拉图于公元前427年出生在雅典一个贵族奴隶主家庭里。他的家族属于科德洛斯望族,与雅典知名的寡头党人有亲戚关系,其母舅即“三十暴君统治”的领袖克里提阿斯。柏拉图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相当的文学才能,写过诗歌和悲剧。二十岁时从师于苏格拉底,从此改事哲学研究。

公元前403年,克里提阿斯的暴君统治被雅典民主派推翻,苏格拉底也于公元前399年被处死。柏拉图因属苏格拉底集团中人物,被迫出亡雅典,去埃及和意大利南部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在西西里岛结识了毕达哥拉斯派,研究了该派的唯心主义学说。这对他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公元前388年,柏拉图去叙拉古城邦,企图说服那里的僭主实现他理想中的奴隶主贵族统治。但不为接受,还差点儿被变卖为奴,只得返回雅典。

约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在雅典近郊的一个活动场中创办了一所“学园”(即学校)。他广收门徒,教授哲学,同时从事写作。

柏拉图的著作主要有《理想国》、《法律篇》、《斐多篇》等。他的著作大多采取对话形式,主角是他的老师苏格拉底。柏拉图哲学的中心思想是:在现实世界之上,还有超经验的理性世界。理念是第一性的,现实是第二性的;现实是理念的派生,是它贫弱的模拟和极不完备的影子。现实世界变动不居,只有理念世界才是永恒真实的客观存在。这正是精神第一、物质第二的客观唯心论。柏拉图虽然是唯心主义者,但他在交谈和论战中又发展了辩证法。他认识到相反意见的对比在认识真理过程中的意义。他还解决了概念、判断、推理等问题,发展了逻辑学。

在政治上,柏拉图拥护贵族政治,反对民主。这在《理想国》中表现得最为突出。《理想国》是柏拉图在回雅典前后写的。这部著作以对话体的形式,借苏格拉底之口,表述了他的国家观。

柏拉图认为,国家是放大了的个人,个人是缩小了的国家。个人有三种品德:智慧、勇敢和节制。国家也有具备不同品德的三等人:第一等是治国的贤哲,即少数奴隶主贵族。他们生来就具有“智慧”的品德,应当支配一切。第二等是卫国的武士,他们生来具有“勇敢”的品德,可以做统治者的辅助人员。第三等是农夫、手工艺者和商人等民间艺工,他们生来具有“节制”的品德,专事劳动生产,为养活前两等人服务。至于奴隶,柏拉图认为“永远不能成为主人的朋友”,根本不把他们当作人,因此没有列入人的等级。

柏拉图还认为,上述三等人是神分别用金、银和铜铁做成的。一般说来,一个人属于哪一等,他的子女也属于哪一等。要是三个等级的人互相代替,这就是“不正义”;一旦第三等人掌握了政权,国家就要倾覆。为此,他主张在前两等人中取消私有财产,以防止勾心斗角,互相倾轧,并主张由国家组织教育,按照严格的教育制度,努力培养这两等人的儿童。

柏拉图的“理想国”并非出于一种超现实的虚构,而是以斯巴达奴隶主寡头专政和公民份地制为蓝本的。他所设计的维护贵族奴隶主剥削和统治的方案,在具有民主政治传统的雅典是难以实现的。但是直到晚年,他还去叙拉古城邦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结果仍然失败。公元前347年,柏拉图死于雅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