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冬藏夏泄什么意思(我们要如何做好冬藏?)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09 08:17:33    

立冬是冬季的开始,气温开始降低,生气开始闭蓄。时至立冬,大自然已经完成秋收,此时就是要进入冬藏了。而人也要做好相应的调整和保养,从而达到身体的阴阳平衡、五脏协调、气血畅通。故养生家注重保持“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立冬养生做好几件事,健康一整冬。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大自然的规律。冬藏意味着阳气开始逐渐潜藏,阴气渐长,自然界中的万物也变得停止生长,开始休眠和蕴育新的生命力,以待来年开春的新生。由于天气寒冷,草木凋零,大地一片萧条。冬天的到来也意味着万物开始进入到静养期,静待春天的到来。

人也是一样,在冬天也需要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和状态,静心休养。在冬天的几个月里,可以逐渐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在日出之前就起床,日落之后再休息,顺应自然这种封藏之性,从而更好地积蓄能量,为来年的春天做好准备。

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这只是冬天养生的一个方面。冬季养生需要注意的细节还有很多。

冬季蔬菜水果种类减少,但仍旧应该注意补充蔬果,可以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调节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同时蔬菜水果中的纤维素可以帮助预防便秘,例如苹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钾,可养血安神,促进睡眠。

冬季北方地区气候干燥,加上室内供暖,室内温度高,空气更加干燥,容易引起口干、咽燥、咳嗽等不适。所以要注意补水,可多喝些温水,同时也可以适当吃些雪梨、柚子等润肺的水果。

冬季是膏方进补的最佳时节,可帮助人们补精益血,强身健体。不过膏方并非人人适宜,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具体情况,选择正规医院,根据医生的建议来进行。

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冬至之后虽然白天渐长,阴气却逐步加强,而阳气则逐渐潜藏于内,这时候外出锻炼应该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初冬季节要避免剧烈运动,可做些慢跑、散步、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适当晒太阳有助于温通经脉,保持气血运行畅通。

进入冬季以后,不少人常常会出现手脚冰凉、畏寒怕冷、容易疲劳、力不从心等症状,其实这些都是肾气不足的表现。冬季天气寒冷,寒邪最易伤肾,因此应注意补肾,多吃些温补益肾的食物,如枸杞、山药、黑芝麻、核桃等。

中医认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冬令进补以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时间最为适宜。饮食应以"养藏"为原则,可多吃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如糯米、栗子、牛肉、羊肉、鲫鱼等,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避免维生素的缺乏。

中医认为冬季属肾而肾主封藏,因此立冬时节正是养护肾脏的最佳时期。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在我国北方立冬则有吃饺子的习俗,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会冻掉。

以上几个方面都是立冬养生的重点,只有保护好身体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在大自然中不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有冬眠的习性,经历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生长,身体也需要一定的休息和调整。冬季是一个储蓄的季节也是一个养生的季节,为了更好地迎接春天的到来,养生家认为在立冬这个节气里应该多休息减少熬夜,适当早睡晚起保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但是也不能一味地休息要适当地运动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