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史之称的诗人是(为什么说杜甫的诗是“诗史”)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7 10:05:22
杜甫生活的年代正好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其诗风格多样,前期雄浑奔放、辞藻富丽、清新细腻,后期沉郁悲凉、平易质朴、通俗自然,之所以会形成这样一个大的转变主要是因为他一生坎坷的经历所决定。
杜甫是个官后代,他家从老祖宗开始就当官了,在当时家境也算殷实富足。他的爷爷杜审言是初唐诗坛一把好手,还是皇帝的御用文人;他的爸爸杜闲初为郾城尉,后来又做了朝议大夫、兖州司马(相当于副厅级干部);虽然母亲早逝,但母亲一系可是皇亲国戚;不仅如此,他的叔叔、舅舅等全部都是高官。
所以从小他就是一个潇洒的公子哥,从来不用考虑生计,每天就是读读书旅旅游,到处游山玩水。
二十三岁的时候,他也跟风去参加了科举考试,结果没有中。没有中就没有中嘛,对他来说无所谓的,于是他就继续出去游山玩水。
有一次他就路过泰山,登到泰山顶上,就写了一首诗叫《望岳》。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从诗中可以看出在这个时候,他是非常自信的:有朝一日我一定能够登临绝顶去施展自己的才华。
三十二岁的时候,杜甫游山玩水就去到了洛阳。在洛阳他就遇到了一位大咖,这个大咖就是李白。杜甫刚出茅庐的时候,李白已经名扬天下了。当时李白四十三岁,正好因为他恃才傲物,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说白了就是给你点补偿自己回家吧)。
杜甫和李白在洛阳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因为他们俩都认为自己怀才不遇,也对当时风雨飘摇的这个朝廷是深恶痛绝。杜甫看到自己的偶像很激动,第一件事儿就是把他的作品拿出来给李白去点评。结果李白就看到了他的那首《望岳》,就称赞了他诗当中的这种鸿鹄之志。
杜甫因为自己偶像的表扬,他就更加坚信了他自己就是救世主,有朝一日一定要去大展宏图,去拯救这个风雨飘摇的朝廷。
杜甫他的生平是两个极端,他的前半生非常的舒适风流,他的后半生却非常的坎坷。
他三十五岁又去参加了一次科考,但是运气不好,正好碰到当时的宰相叫李林甫,他就暗箱操作,因为李林甫这个人妒才心很重,绝不会让有才能的人出现在唐玄宗的视野里。所以那一年所有的考生全部落榜了,包括杜甫也落榜了。
当时在唐朝,读书人想去当官只有两条路,第一条就是通过科举考试,还有一条就是被举荐。
所以不甘心的杜甫,当时就换了一个思路,既然科考不成,那就走走后门,跑跑关系,希望得到一个被举荐的机会。所以他就在长安,就这么耗着到处拜访,托人走关系,结果这样一耗就是十年。
他在四十四岁的时候终于得到了一个被朝廷赏官的机会,朝廷给了他一个叫做河西尉的官职,实际上就是一个九品芝麻小官。结果杜甫一看这么小一个官我才不干,他不仅不干,他还写了一首诗去讽刺这件事儿,其中两句就是“不做河西尉,凄凉为折腰”。意思就是:这么小一个官我才不做呢,我才不去做那种为了一点点钱,或者说为了一个小官去阿谀奉承的这种小虾米。
后来朝廷就将他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相当于一个仓库管理员(就是有点像《西游记》里孙悟空最早那个弼马温的职位)。但是这一次他就勉强接受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么多年他耗在京城,他父亲也去世了,他的老本儿已经彻底被吃空了。再这么耗下去,他一家老小根本就过不下去了。所以为了生计,他就接下了这么一个官职。
但是很遗憾,他的小儿子在那一年还是被饿死了。所以我们说要让一个男人迅速的成长,就是让他去经历一些大坎儿。小儿子的死就给了杜甫极大的打击,他非常的自责也很伤心,加上又发生了“安史之乱”,然后杜甫就带着妻儿一路逃难。
而在逃难路上,他就看到了风雨飘摇的国家,看到了流离失所的人民,杜甫内心非常的悲痛,心境从此大不一样,他就写下了《春望》。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意思就是:当时的这种盛世唐朝如今物是人非,路边的野花也开了,山林里还有这个鸟鸣声。但是此时我哪有心情去观察这些东西,我内心实在悲愤忧虑啊。因为战争不断家人的书信也期盼不得,白发越来越多掉的都没办法用发簪系住了。
杜甫后期所有的诗,大多都是这种成语的风格,比如说《三吏》《三别》《兵车行》等等。
后来他辗转去了成都,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在浣花溪边就盖了一所小茅房(就是现在杜甫草堂的前身)。结果这个房子还没住到一年,有一天晚上就狂风暴雨,就把他的这个小破房子给刮烂了。然后他半夜就坐在那儿看着这个穿堂风悲从中来,于是就有感而发作了这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特别是最后一段,我们完全能感受到他的这种绝望和悲愤。意思就是:如果说他凭自己一人之力能够把这种黑暗的局势扭转,他死不足惜,就算被冻死,那他也心甘情愿。
后来杜甫又辗转到夔州(今重庆奉节),有一天他又去爬山,又写下一首诗叫做《登高》。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但此时他的诗风大变,他的心境已经不一样了。比较一下他早年登泰山时写的那首《望岳》,再看他晚年在夔州登高时写的这一首诗。他年轻的时候意气风发,说的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现在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的后半生就是亲眼看着这个国家一步一步的灭亡,看着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的人民。之所以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就是因为在他的诗中详细地记载了处于乱世中百姓的生活。
而他在诗中表达出悲天悯人的胸怀以及人生抗争不屈的这种精神,才是他诗歌最大的魅力。

晚年时的杜甫
相关文章
-
激光美白嫩肤效果怎么样?明显吗
2023-10-18 18:09:09 -
电脑系统坏了怎么修复?4招解决
2023-10-18 18:03:36 -
前脚掌疼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脚底板痛?或与这7因素有关,八个方法可有效缓解)
2023-10-18 18:02:53 -
油性皮肤如何美白最快?很多人都没搞懂,难怪用大牌也是浪费
2023-10-18 17:58:54 -
如何自制美白面膜介绍7款美白面膜的自制做法
2023-10-18 17:57:27 -
电脑选购——电脑哪种品牌比较好
2023-10-18 17:5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