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赔了夫人又折兵成语故事(赔了夫人又折兵有什么历史典故?)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9 09:32:41    

实际上,"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个成语与中国历史上的周瑜有关。周瑜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要将领,在赤壁之战中有一段与此成语相符的故事。

故事中,周瑜与刘备、孙权一同共同抵抗曹操的进攻。周瑜在战前与刘备秘密商议,答应将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以加强两方的联盟。然而,由于周瑜心中对刘备的妹妹早已有意,他在曹操来攻之际犹豫了。


最终,周瑜选择了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刘备,并且在赤壁之战中与刘备成功击败了曹操。但是,在战后,周瑜痛苦于自己的决定所带来的后果,因为他意识到自己不仅失去了自己爱的人,还损失了东吴的兵力,导致东吴在之后的战事中处于劣势。


因此,"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个成语就来源于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放弃了自己的爱情,最终导致了两方面的损失。这个成语后来常用来形容在决策或行动中出现的损失或得不偿失的情况。

还有另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02年,那时候中国的秦朝统一了六国,开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

故事的主角是秦朝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他东巡时经过渭水之滨时,听说有两个秀女很漂亮,他便害怕别人追随他的时候去招募了他们。秦始皇将其中一个秀女嫁给了自己的王父,另外一个秀女嫁给了自己的将军。后来,秦朝即将要进攻匈奴,那个将军带领大军远征,结果受到匈奴的伏击,全军覆灭。

这个故事中的"赔了夫人"指的是秦始皇将军送给皇帝的妻子,而"又折兵"指的是这场远征中将军的军队被歼灭。这个典故后来演变成成语,形容在交易中无谋地损失了很多东西,或者是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