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官盗和官正区别(“官盗”与“私盗”——分析两大盗墓集团)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29 10:02:54    

固若磐石的大墓,如何一夜而空?绵延数里的墓群,因何无骸不露?月黑风高夜,三五成群的盗墓者真能完成如此浩大之事?盗墓活动究竟是个人所为,还是团伙所为?为何古代屡有大规模盗墓,政府却不令行禁止?原来盗墓者并非只有传统的个人或者几个人所为,按照集团性质,盗墓者可以分为“官盗”和“私盗”。

合法的大规模集团盗墓:“官盗”


顾名思义就是统治者或者官员组织进行的盗墓活动。这种行为被披上了合法的外衣,不必担心因为违反了法律而惶惶不可终日。

众所周知,历朝历代都有明文规定,盗坟掘墓是重罪。由此可见,统治者们也是极其厌恶并坚决抵制盗墓行为的。那么为什么还会有“官盗”的出现呢?

细数中国古代比较著名的官盗,如东汉末年的董卓 、三国时的曹操、五代时的温韬,以及近代的孙殿英,他们本身都是身处风云乱世、军阀割据的时代,他们本身就是赫赫有名割据一方的大军阀。军阀的混战破坏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当赋税无法支持巨大的军费开支的时候,军阀往往会采取各种不正当手段来获取军费,盗掘古墓就是其中最简直直接暴利的一种手段。


“官盗”最著名的当属三国时的曹操。曹操已枭雄著称于世,早年起兵时在家乡招募兵勇,讨伐董卓。他当时没有足够的经费维持军队的开支,就通过各种方式来补充军费,其中就有盗掘古墓的办法。为此曹操专门设置了负责寻找开挖古墓的官吏,还给他们取了很形象的名字——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校尉是仅次于将军的官职,职责是掌管特殊的部队,而中郎将俸禄则高达两千石。曹操设置的官职和待遇都这么好,可见盗墓所得的财富对曹操军队有多大的帮助。据史料记载,曹操曾亲自率兵盗掘了今河南境内商丘永城芒砀山西汉梁孝王刘武之墓,并毁坏棺木,搜罗金银珠宝就有数万斤之多。最终,曹操靠着这样遭人唾弃的方式获得了支撑军队开支的财务,最终统一了北方。


五代时的温韬也是一位“官盗”的传奇人物,他已个人之力盗尽乾陵之外的唐代关中十八陵。孙殿英组织了震惊中外的清东陵盗墓案,乾隆、慈禧墓葬被席卷一空。

月黑风高夜的盗贼:“私盗”

指的是个人或者团伙的盗墓行为,多数是出于对陪葬品利益的追求。他们把物品盗出以后会寻找合适的时机和价格将其出售。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是“官盗”不受法律制裁,“私盗”却是违法行为。

“私盗”一般集中在古墓比较密集的地方,如陕西、河南、山西等文物大省。最常见的盗墓团伙一般都是两个人,一个人挖洞向外传递葬品,另一个在外边望风。多数盗墓团体都有亲属关系。

无论官盗还是私盗,究其本质都是盗窃行为。这一行为不仅非法获得了他人的财物,而且造成了大量文物的流失。他们都将成为千古罪人,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资料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