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乱七八糟的意思(乱七八糟,伴随着武力)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7-08 12:01:02    

课桌上的书本随意搁置,笔这一支,作业本那一本,要交作业时,抓耳挠腮,头皮开始冒汗,也没能找到,此时就会被同学或者老师吐糟:你的桌子乱七八糟的,也不整理整理。

卧室里,衣服是柜子随意放在一起,椅子上还有一摞,床上更是干净的、脏的混在一起,妈妈瞧见了,一阵唠叨:你都这么大的人了,房间搞得乱七八糟的,怎么就不知道整理下,一天到晚的,也不知道在干些什么!

公司里,文件需要复印,合同需要打印,一个文档需要更改,忙的晕头转向之时,领导又来催促统计的数据,杂乱无章间,各种资料铺满桌面,需要之时,晕头转向,就会被说:你做事怎么这么没没条理,看看你那桌子,乱七八糟的!

乱七八糟常被人们用来形容把事情搞得很乱,或把周围搞得乱糟糟的。

其实,“乱七八糟”这个词语源于历史上的两场著名的叛乱: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

七国之乱,发生在西汉初年。刘邦当上皇帝后,论功行赏,对自家的兄弟姐妹子侄更是给予高官厚禄,刘姓亲属很多人被分了王。

时间流逝下,皇位在几代皇位继承人之间更迭,汉王朝休养生息,百姓日出而作,结束了动荡不安的生活,开国之初分封的诸侯王的势力也在不断扩大,开始威胁中央政权。

汉景帝时,大臣晁错建议皇帝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汉景帝采纳了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这一举动激起了诸王的强烈反对。

公元前154年正月,吴、楚等七诸侯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武装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为形式所逼,汉景帝不得不诛杀了晁错,希望可以平息叛乱,但是没有成效,最后只好派太尉周亚夫率兵征讨,经过一番激烈的厮杀,才平定了叛乱。

“八王之乱”则是发生于晋朝。

西晋初年,司马炎将皇室子弟分别封为诸侯王,随着各诸侯国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在291年至306年间发生了争夺皇权的混战。

在这场持续了16年内讧中,先后有诸多诸侯王参战,其中以汝南王司马亮、赵王司马伦、楚王司马玮、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长沙王司马乂和东海王司马越为主,史称“八王之乱”。

虽然两场叛乱最终都得以平息,但它们都引发社会的动荡不安,给国家造成很大的危害。后世的人们就将两者联系到一起,于是便有了“乱七八糟”这一词语。

要想远离乱七八糟,就需要有条不紊、层次分明,事情弄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方便别人也方便自己,做事情更是手到擒来!